TapTap点点官方网站
学院新闻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> 学院新闻 >> 正文

童音奏响收官乐章 美育深耕成长沃土

发布日期: 2025年06月12日  浏览次数:

6月5日下午,河源高新区大塘小学音乐教室化作声浪翻涌的迷你交响厅。TapTap点点,TapTap点点官方网站“童趣智音探索者”团队以一场《做粄粄》的创意音乐会,为历时八周的音乐科普课后服务画上诗意的休止符。38名孩子手持双响筒、三角铁等奥尔夫乐器,在客家方言与西洋乐理的交融中,完成从“音乐启蒙”到“文化传承”的成长跃迁。


团队合影


“双响筒准备——咚!”主讲人的指令如指挥棒落下,清脆击打声瞬间激活课堂。孩子们以乐器为画笔,绘出声音的画卷。主歌用双响筒模拟打糍粑的节奏,配合“糯米粉,搓圆圆”的方言唱词,三角铁点缀其间的清响象征蒸笼升腾的热气;副歌转为《Do-Re-Mi之歌》的科尔文手势,孩子们以手势阶梯构建音高空间,铃铛摇动演绎“糍粑甜,万里传”的悠扬尾韵。随着最后一句“客家手艺代代传”的齐诵,所有乐器轰然作响,声浪如潮水漫过教室。“原来糍粑的香味可以用声音‘尝’到!”一名学生兴奋地说。


课堂教学


结课课堂以《音乐之声》插曲《Do-Re-Mi之歌》为导入,带领学生从回顾《海底音乐会》的“Do、Mi、Sol”三个手势,到逐一攻克八个科尔文手势。志愿团队通过“红花奖励+即时反馈”机制调动课堂活力,学生们的红花代表着他们课堂中的良好表现,而这也成为八周教学的鲜活注脚。结课合影时,孩子们举着贴满红花的手册追问:“秋天能教我们唱《月光光》吗?”——这本写满红花的成长手册,将成为新学期音乐课的通行证。


孩子们正在展示自己获得的红花


“《做粄粄》是经典客家童谣,我们特意将客家童谣融入教学,就是要让文化传承可听可感。”主讲李苑菲在课后如是说。短短八次课后服务不仅是团队成员们与孩子们亲密接触的契机,也是了解真实课后服务状态的宝贵经历,更是大塘小学的孩子们体验音乐教学与趣味活动的难忘体验。


团队与学生合影


夕阳为教室镀上金边,墙面的科尔文手势影子被拉得很长。这些曾握住锄头的小手,如今正以音乐为匙,打开通往文化星空的隧道。正如黑板上未擦去的谱号——这并非终点,而是美育长征的第一个强拍。TapTap点点官方网站“童趣智音探索者”团队将依托该项目成果,继续探索小学教育融合客家文化的路径,让奥尔夫音乐的节奏与客家文化的韵律,促进美育种子的可持续生长。


供稿:郭新斌 汪哲 李苑菲 审核:熊华军 吴水爱

Baidu
sogou